<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注:

         

        难忘的法庭岁月

          发布时间:2022-08-26 08:54:50


        初 到

        1987年8月,我怀揣一腔热血到渑池法院工作,在当时的经济审判庭当书记员两年。19899月,时任院长林克森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民法庭是基层法院的前沿阵地,条件虽然艰苦,但能磨炼人的意志,有利于年青人成长,决定选派你到渑池县南大岭果园法庭工作,希望服从组织安排,明天去报到”。

        听到这一决定我有些难以接受,当时孩子才刚满一岁,媳妇又在电影院工作,夜里上班,困难多,但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听从安排。

        果元法庭当时辖果园、西村、笃忠、天池四乡,与洛阳市宜阳、洛宁、三门峡市的陕县相邻,面积大,人口多,矛盾纠纷相对集中,报到当天我心情颇为沉重,听到转业军人出身的老庭长的介绍,我的心更凉了:五间破旧的平房,还是借用义马矿务局耿村煤矿水厂的,几张简易的办公桌椅,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就座的板凳,原被告的牌子放在两间房中间的火炉台上,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无啊:办公无桌、睡觉无窝、吃饭无锅,理想的天空一下子坍塌进现实的谷底。

        但好在,老庭长的吃苦敬业和奉献精神感染了我,也让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多少次,我骑自行车与老庭长一起翻山越岭去调查取证,多少次,我们点燃蜡烛也要一鼓作气将庭审开完。从农村宅基地纠纷的勘察现场、调查,到对当地风俗习惯的了解,从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到债务纠纷固定证据的取证,当看到一对对夫妻在我们的调解下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一个个拳脚相向的乡邻握手言和、冰释前嫌,多少年的陈旧债务得以收回,恶意欠帐者羞愧难当、俯首认帐,苍老颤抖的养父母通过起诉重获养子女的赡养,破碎的亲情得以修复,老人生活有了着落……正义得以伸张,弱者得到保护,这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成就感一点点填平了内心的委屈和不满,我心里踏实多了。

        转 战

        1991年法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中层领导竞争上岗,当时27岁的我担任张村法庭负责人。如何管理好法庭、履行好庭长职责,对自己来说是个严峻挑战。

        张村法庭辖张村、陈村两乡,有陈村、曹窑两大国有煤矿企业,深山区居住人口多。经过了解情况,我决定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进行巡回审判解决纠纷,化解当事人出行难问题。我和助审员搭乘进山拉煤车,到黄河岸边的槐扒村,一驻就是一星期,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和村组民间调员,就地审理执行了四起赡养、相邻关系、债务、收养纠纷。开庭在案发现场,调查、调解在现场,法制宣传教育在现场,干部群众喜欢和认可这种处理纠纷的方式,消除了隔阂,减少了诉累,增进了干群关系,产生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当时的报纸还以《抬着衙门进深山,巡回审判效果好》为题,对我庭这一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我还注重严惩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树立法庭权威。张村桑树坪村袁某女与杨某男闹离婚多年末果,第四次向法庭起诉,杨某男怀恨在心,仗着弟兄多,到袁某女娘家,不容分说,将三间上房瓦全部溜地,当时正值寒冬,一家人居无住处。

        接到村干部通知后,我一边和助理租三轮车到现场固定证据,一边向院里求助。在村组干部大力协助和法院民事庭法官关松筠、法警管天定的大力支持下,依法对杨某男以妨害民事诉讼司法拘留十五天,限期修复房屋。这个事件在当地反响很大,不但树立了法庭的权威,也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普法课:遇事要依法解决,不能凭借家族势力胡来蛮干。

        后来,在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动工兴建了法庭办公小楼小院,有了办案交通工具:一辆359北京旧吉普车,解决了法庭办公长期租用技工学校办公用房、无交通工具的现状,人民法庭面貌焕然一新。

        征 尘

        1994年,我来到英豪法庭担任庭长。

        英豪镇是英豪西大门,陇海路、310国道横穿东西,交通区位优势使该镇乡村经济活跃,企业较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我决定把法庭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辖区经济发展上。

        我与助理审判员一起主动向时任镇党委书记侯铁军汇报了这个想法,镇里当即召开企业办公会议,我向企业厂长经理、门市老板讲解了合同法,如何防范生产、经营风险。而后,我和助理书记员骑摩托车用三天时间,走访了当地的水泥厂、电线厂、镇信用社等企业,了解情况,引导他们依法起诉,快速解决困难。案件到法庭后,我们因案施策,快速依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扣押车辆、冻结存款,趁热打铁进行调解,尽快解决纠纷,为镇办企业追回货款15万余元,为信用社追回逾期贷款9万余元,为企业发展和金融稳定贡献了法庭力量。

        英豪镇在征收农业税遇到困难时,法庭及时到村组向群众宣传农业税政策,耐心引导群众依法缴纳不得抗拒,在矛盾源头发力,群众在内心接受政策,镇政府走上了依法征缴农业税的正常运行模式,干部、群众关系进一步融洽。同时,镇政府为我们这个全力服务辖区的小法庭,盖了独立的法庭小院,增添了交通工具,小法庭显现大作为。

        再出发

        2017年,根据中央和上级法院司法改革政策,组建办案团队,院领导转化编入办案组。时隔多年,年过半百的我又一次接受组织安排到基层法庭工作,担任民三团(仰韶法庭)兼任团队长,督促司改措施落地生根。

        实行员额法官改革后,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扑涌而来,如何把新人老人凝聚起来,的确是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个难题。我利用自己多年的办案实践,毅然决然挑起办案的担子,实现领导批到亲自干。午更起,半夜睡,和书记员一起送达、调解、开庭、撰写判决书、送达、报结归档,并向年轻干警学习审判管理系统操作,从不懂不会操作的门外汉到运用自如的操作员,当月个人结案33件,居全院民事办案团队之首,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主持召开民事法官专业委员会,与员额法官们面对面平等地讨论案件,解决疑难杂症,为他们把脉问诊,真心真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一星期一通报,一个月一总结,一季度一分析,抓弱项,固强项,促提升,坚持问题、效果、目标三效合一,把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须臾不能离开。这种真抓善抓敢管的模式,使服判息诉率、调解率、法定审限结案率、发改率等案件核心指标逐渐向好。201720182019年,我个人连续11次荣获月办案模范,三次荣获季办案模范,一次荣获中院办案模范,受到三门峡市中级法院院长梁维颁发的办案奖。民三团的工作成绩领跑全院,质效并重理念深入人心,三年来渑池县法院审判质效位居全市第一。对着镜了,看着两鬓斑白的自己,我内心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春暖花开

        漫漫法庭路,几多辛苦几多欢乐。十余年的基层法庭工作,我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成长为一名法庭副庭长、庭长,后来成为院内立案庭首任庭长、指导人民法庭的民事审判庭庭长、审判委员会法委员、副院长,也从一名司法院校毕业的青葱学生成为一名懂法、用法、执法、崇法的四级高级法官。基层组织的关怀和群众的支持认可,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充实,同志情谊和团队精神的温暖,一路走来,唯觉手中法槌沉甸甸的重量,唯感正义的天平不容倾斜。

        今年三月,法院办公楼前的迎春花又开了,一团团一簇簇,迸发着蓬勃的春天的力量,而我的法官之路,还在继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