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女,汉族,河南省尉氏县人,197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尉氏县人民法院洧川人民法庭庭长。对每一位当事人,她都面如春风热诚接待;对待每一起纠纷,她都不厌其烦地耐心帮助;对每一份和解协议,她都锲而不舍尽心竭力。她以忠诚干净的担当、精研业务的执着、心系群众的温情、脚踏实地的作风,践行了一名人民法官的责任与坚守,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赞扬。个人先后多次被评为尉氏县人民法院“先进工作者”“调解能手”“优秀人民法官”,2019年被开封市妇联表彰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个人”。
李英经常问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法官,跟百姓的距离有多远?是否在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都做到了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良心负责?是否把为民司法的情怀融入到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只要能为群众解决难题,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每一起案件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大事情,耽误不得。”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已有10余年,一路走来,有过困难、有过焦虑,但更多的是日渐厚重的职业荣誉感和为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后的喜悦。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李英怀有身孕,身体一直不适,每想请假休息几天,但只要一看到当事人焦急的眼神,她就放弃了休假,继续坚持办理案件。直到孩子出生的前一天,李英不仅将所承办的案件全部审结,而且各项核心指标均位于全院前列。
2021年2月份,李英的公公被诊断出肝癌,李英的爱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刚做完两次手术的老父亲,实在无力帮助妻子分担育儿的重担。当时,李英刚服从组织安排调至洧川法庭,为了不耽误工作,她白天把孩子带到单位,请一名亲属帮忙照看着,晚上下班后再把孩子带回家自己照看。这样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个小时,但李英从不抱怨一句,工作也丝毫没有拉下。每到开庭的时候,李英都会抖擞精神地提醒自己:“要急群众之所急,再坚持一下,你每多干一点工作,就能多为群众做一点事,多为群众解决一件难题。”
有一次开庭宣布休庭后,当事人在书记员的指导下签完笔录,想与李英打声招呼走了,却发现李英坐在审判台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法槌,书记员想喊醒李英,当事人急忙摆手制止,心疼得看了李英一眼,悄悄地离去。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2021年2月—11月,李英共审结案件359件,结案率达88.45%,位于全院前列。
要人性化办案,彰显司法温情
2021年,李英负责审理一件邻里纠纷案件。原告赵某与被告马某是前后邻居,被告因自家排水问题,在未与原告沟通的情况下,将排污管道埋在了紧挨原告房屋后的位置,给被告带来很大的影响,双方因此不断产生争执,村委会多次调解也未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遂诉至法院,案件交由李英办理。李英深知,这起纠纷事件虽简单,但双方长久积累的矛盾不予以解决,以后也很难和谐相处,不能一判了之,为群众留下纠纷隐患。
开庭后,李英首先实地查看了排水渠道和受损的房屋情况,然后做双方的思想工作。被告表示愿意服从法院判决但不愿与原告和解,原告表示可以调解但必须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如调解不成就判决,判决不公就上诉。初次调解失败并没有使李英泄气,以后的日子里,李英多次主动上门,向原被告讲事实、讲法律、讲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有一次,天下着大雨,李英按照上次约定的时间再次来到原被告家里商讨,被告看到李英湿淋淋、挂满泥水的衣服,感动的说,“这么坏的天气,都觉得你不会来了,没想到你对俺们的事情这么上心,如果再不配合解决问题,俺都觉得不好意思了。”经过多次的沟通协调,原被告双方终于同意各让一步。
10月底的一个早上,阳光明媚,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被告主动表示将会封堵自家排污管道,并向原告道歉,原告也主动握手言和,放弃赔偿损失,并表示以后有事仍相互来往、互帮互助,一起相邻关系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要找准问题源头,尽量减少群众的损失
老百姓这一辈子也许只与法院打一次交道,法官既要成为司法办案的主体,也要成为司法责任的主体,要让他们在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温度。
2017年李英负责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案件当事人朱某和张某两人是再婚夫妻,朱某2016年患癌,治疗需要花一大笔钱,丈夫张某既不愿出钱治疗,也不愿在医院照顾。朱某出院后,张某仍漠不关心。朱某心寒之余,于2017年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150万元,张某却不愿离婚。
收到案件后,李英先做夫妻二人的思想工作,看是否有重归于好的可能,毕竟一起生活了20多年,共同将各自的未成年子女抚养成人。但是朱某找到李英激动地说:“法官,我真不能再和他过下去了,我重病时他都不照顾,我还担心他会害死我。”望着朱某气愤的样子和苍白的脸庞,李英意识到:朱某目前的精神状况对她的病情恢复极为不利,必须先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为了避免再次刺激朱某,李英决定从张某这边入手。通过与张某的多次接触,李英发现张某也想离婚,之所以表示不离婚,是因为他们的房子即将拆迁,将会得到一笔拆迁款,张某认为这拆迁款远远达不到朱某起诉的150万,担心法院判决离婚后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给朱某,让自己利益受损。
为了不让任何一方认为自己的权益受损,李英来到当地政府拆迁办对拆迁款的数额进行核实,最终确定为36万元,只是到位时间不确定。之后,李英继续做二人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向朱某详细讲解他们之间的真实拆迁款是多少、如何分割;另一方面多次做张某的思想工作,张某从刚开始同意只给朱某5万元,到最后在法官的调解下同意离婚,并分三次补偿15万元,但要求朱某把户口给迁走。李英又了解到张某所在村子每人每月有300元生活费,朱某的女儿已出嫁,儿子还在上大学,她又身患重病没有工作,如果把户口迁出,对朱某的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李英主动找到村干部,协商让他们保留朱某的户口,又到派出所申请给她办理了独立的户口本,最终双方满意的在调解书上签了字。
当朱某拿到调解书和户口本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满含热泪地说:“您真是包青天哪!”那一刻的李英惊呆了,李英只是尽了一名法官的职责,多为她解决了一点点事情,她就能给李英这么高的评价。李英连忙扶起了朱某,也感动地说:“我真的不敢当,只要你能满意,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最后一次见到朱某,是她第三次来法院领取履行款时,气色好了很多,拉着李英的手不断的聊天,久久不愿松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员额法官,李英没有什么惊人的业绩,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党的关怀、庄严的使命、群众的鼓励,使李英始终牢记职责、用心工作,用生命守护公正、用奉献谱写忠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万千努力向上中的普通一员,未来的路还有很远,但李英相信,心向往之即是前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